0851-33768000

新闻动态 · NEWS ·

香蕉枯萎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 | 作者:pmt02f91b | 发布时间: 2017-09-02 | 2863 次浏览 | 分享到: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Fusarium oysporum f. cubense(E.F.Smith) Snyder et Hasen]侵染而引起的维管束坏死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近年来在我国香蕉主产区持续爆发,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失。该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病菌主要在病残植株、繁殖材料如根茎等上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可达18个月。通过泥土、流水、工具、种苗、鞋、蕉桩等传播,带病菌的泥土、水、病株组织使病区不断扩大,病区的组培苗假植杯苗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媒介;病区的病土通过花卉、汽车轮胎、病区生产的蕉果带有含菌的泥土,也有可能将病菌远距离扩散。
    1 香蕉枯萎病的症状
    香蕉枯萎病是维管束病害,各个生长期都会发病。幼年植株感病,迅速萎蔫而死亡,中间叶片锐角状破裂,不变黄。成株期发病症状主要有两种:
    1.1 外部症状
    1.1.1 叶品倒垂型黄化成龄蕉株感病时,下部叶片叶缘先出现黄化,而后逐渐开展到中脉,叶片的黄化部分与深绿色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感病的叶片很快倒垂枯萎,由黄色变成褐色,最后干枯,形成一条倒挂的枯干叶片。
    1.1.2 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 病株先从假茎外围近地面的叶鞘处开裂,由外向内逐渐扩展,层层开裂直到心叶部位,并且向上开展,裂口呈褐色干腐,叶片也呈特异性黄化,倒垂枯萎。
    1.2 内部症状
    1.2.1 纵切面 发病初期,香蕉根茎部纵切面的维管束有红褐色病变坏死,坏死的维管束呈线条状或斑点状,最后变成黑色。
    1.2.2 横切面 病株假茎横切,可见中柱髓部和皮层薄壁组织间有黄色或红棕色的斑点或板块,后期变为紫色或黑色。
    2 香蕉枯萎病发生的原因
    2.1 病原菌 病菌属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镰刀菌属[Fusarium oysporum f.cubense(E.F.Smith) Snyder et Hasen],是一种土壤习居菌。病原菌产生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孢子和厚垣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有3至多个隔膜,一般为3个隔膜;3 隔的分生孢子为28.0( 12.6- 52.5) μm×3.8(2.5-4. 2) μm.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多,在产孢体上呈假头状着生, 单胞或双胞,为7.0( 4.2- 12.2) μm×2.7(1.7- 4.2) μm。厚垣孢子椭圆形或球形,顶生或间生,单生、2个联生或多个串生,为8.0( 4.2- 13.4) μm×6.8( 4.2- 11.8) μm。该病菌有4个生理小种,在我国主要是1号和4号生理小种为害。
    2.2侵染循环 香蕉枯萎病在香蕉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病,潜伏期较长,只有在植株将要抽蕾时才表现出症状。病菌菌丝在PH值4.0-9.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宜PH值为5.0-6.0。温度在22-340C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6-300C。病原菌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较长,但在积水缺氧情况下孢子存活期会大大缩短。在伤根、多年连作、土壤排水不良、肥力差、透气性差、土壤酸性、土温较高和土壤贫瘠的情况下,发病重。
    3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措施
    3.1 农艺措施防治
    3.1.1 配方施肥研究发现不同蕉园香蕉植株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表现为健康蕉园的大多理化因子含量高于患病蕉园。蕉园在施肥过程中增施中微量元素生物有机肥,补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可增强香蕉植株抗病和耐病性能。
    3.1.2 土壤消毒利用改性石灰氮综合调控,清除土壤病原菌的消毒措施、切断灌溉水传播途径的灌溉水消毒措施及防治偶然因素交叉传染的接力消毒措施,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发病率,而且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危害程度,可使发病率降低到13.75%。
    3.1.3 轮作和间作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有关,其发病程度高低则取决于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抑制病原菌的增值是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关键。通过与病原菌非寄主植物的轮作或间作,可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抑制病原菌数量,降低因连作障碍引发土传病害的风险。目前,主要轮作方式为水旱轮作,间作主要为香蕉/韭菜和香蕉/大蒜。韭菜能促进土壤中细菌的生长,抑制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大蒜对根际微生物的生长有着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3.2 化学防治
    目前香蕉枯萎病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剂能够控制,只有在发病初期用药液浇灌,对香蕉枯萎病的扩展有抑制作用。常用的药剂有多抗霉素、米鲜胺、丙环唑、溴菌腈、恶霉灵、恶霉灵 溴菌腈混合液等苯并咪唑类药剂对香蕉枯萎病抑制效果较佳。此外苯菌灵和抑脱甲基类杀菌剂等也能极大降低枯萎病菌对香蕉植株的危害程度。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报道的主要有利用链霉菌、哈茨木霉、绿色木霉、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伯克霍尔德氏菌、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沙雷氏菌等对香蕉枯萎病进行生物防治。